简介:
妊娠糖尿病:孕期不可忽视的血糖问题 怀孕是女性生命中的特殊阶段,但伴随喜悦而来的还有各种健康挑战,妊娠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。许多准妈妈可能对这个名词感到陌生,甚觉得“血糖高一点没关系”。事实上,妊娠糖尿病若不及时干预,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长期影响。今天,我们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,这个孕期“甜蜜的烦恼
怀孕是女性生命中的特殊阶段,但伴随喜悦而来的还有各种健康挑战,妊娠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。许多准妈妈可能对这个名词感到陌生,甚觉得“血糖高一点没关系”。事实上,妊娠糖尿病若不及时干预,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长期影响。今天,我们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,这个孕期“甜蜜的烦恼”。
妊娠糖尿病(GDM)是指怀孕期间发现或被诊断的糖代谢异常。简单来说,就是孕妇的身体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应对孕期升高的血糖需求。我国约每6名孕妇中就有1人面临这个问题,且随着高龄孕妇增多,发生率还在上升。
与普通糖尿病不同,妊娠糖尿病通常在孕24-28周筛查时发现,多数人在分娩后血糖会正常。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——孕期血糖失控可能导致胎儿过大、早产,甚增加孩子未来患代谢性疾病的风险。
虽然任何孕妇都可能出现妊娠糖尿病,但以下情况风险更高:
• 年龄超过35岁
• 孕前超重或肥胖
• 直系亲属有糖尿病史
• 曾生育过体重超过4公斤的婴儿
• 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
如果符合上述任何一条,建议在孕早期就与医生沟通监测方案,不要等到常规筛查时间。
妊娠糖尿病有个特点:大多数孕妇没有明显症状。少数人可能出现口渴、尿频、疲劳等表现,但这些症状与正常妊娠反应相似,容易被忽略。
目前医院普遍采用“糖耐量试验(OGTT)”进行诊断:空腹饮用75克葡萄糖水后,通过三次抽血检测血糖值。如果任一结果超标,即可确诊。这个检查可能让人不太舒服,但却是发现问题的金标准。
确诊后不必过度焦虑,约85%的妊娠糖尿病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就能控制:
1. 饮食调整≠挨饿
少食多餐是关键,每天可分5-6餐。选择低升糖指数(GI)食物,如糙米、全麦面包,搭配优质蛋白。水果每天控制在200克以内,避免果汁、糖果等精制糖。
2. 运动有讲究
除非有医嘱禁止,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,如散步、孕妇瑜伽。运动时间建议安排在餐后1小时,既能控糖又减少低血糖风险。
3. 自我监测不能少
配备家用血糖仪,记录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。达标值通常为:空腹<5.3mmol/L,餐后2小时<6.7mmol/L(具体以医生建议为准)。
如果饮食运动控制1-2周后血糖仍不达标,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胰岛素。这是孕期的降糖方式,不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。部分情况也可能使用口服药,但必须严格遵医嘱。
分娩后6-12周需复查糖耐量,此后每1-3年检查一次。约有50%的妊娠糖尿病女性在未来20年内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。通过保持健康体重、坚持运动等措施,可降低这种风险。
对宝宝而言,出生后要监测血糖,儿童期需注意饮食结构和运动习惯,定期体检时关注血糖、血压等指标。
妊娠糖尿病不是孕妈“过错”,而是孕期特殊的生理变化所致。及早发现、科学管理,绝大多数都能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。记住,你的每一次血糖监测、每一口健康饮食,都是在为宝宝打造更的成长环境。
如果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已被确诊,请放下焦虑,与产科医生和营养师保持密切沟通。现代医学有充足的方法帮助你平稳度过这段特殊时期,迎接健康的新生命。